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产业科技

安全评价行业“造假”原因和对策分析

2021

/ 08/06
来源:

作者:

李迪

手机查看

  目前我国现有安全评价机构的数量为570家,评价师总数为38787人,机构配套的注册安全工程师大概约10000人。如果按每个评价人员或注册安全工程师一年提出50条隐患来估算,全国每年可提出的总隐患数预估达到百万条。根据海因里希安全法则,提出的这些隐患可以预防约17万起轻伤事故和6000起重伤或死亡事故。可见,作为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服务力量,安全评价行业每年可在预防事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安全评价行业的负面消息越来越多,“造假”之风开始蔓延便是一个突出的现象。接下来笔者将就这个现状,谈谈其产生的原因、遏制“造假”之风促进安全评价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

  一、安全评价行业“造假”之风开始蔓延

  2021年4月29日,《南方周末》刊登了一篇针对环评借资质问题的深度调研文章《黑名单公司的漂白术与套娃经——环评“马甲”江湖》中提到,环评资质取消后,催生了一个公司十数个马甲的现象;也诞生了环评领域著名的“谭工”,4个多月内以一人之力,面向全国25个省市累计编制完成64本环评报告书和1576本环评报告表,令人瞠目结舌。目前据《中国应急管理报》等媒体报道,这种“造假”之风也有向安全评价行业蔓延的趋势。

  二、安全评价行业“造假”的原因

  1.行业自律处于初级阶段,共同价值观尚未成型。个别安全评价机构责任人盲目追求个人经济利益而置社会与法律责任于不顾。出借资质对于经营来说确实短平快,不用考虑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不用考虑市场耕耘,不用研判政府和企业的深度需求,因此个别安评机构经营者选择了这个途径敛财。

  2.资本驱使“跑马圈地运动”引发盲目扩张。一些安评机构出于发展的需要,与资本签订了对赌协议,但资本不了解安全评价行业的特殊性,只是简单粗暴地把“美团”、“拼多多”等快消行业的要求复制到安全评价行业里,要求在一定的时间窗口必须达到什么样的经营业绩、必须占据多少百分比的省市市场。橘生淮北则为枳,安全评价是一项需要深度思考、认真分析的工作。即使同样的工艺,也要根据每个企业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判断,这就与资本所需要的高复制性、高增长率产生了矛盾。而安评机构所签的对赌协议迫使经营团队不得不四处出击建立分公司,按资本的口味去追求业绩增长率,过快的发展就会出现分支机构管理跟不上总部要求的现象,进而滋生出给个别分支机构“造假”可能的土壤。

  3.不立则无法中,存在演变为乙+丙的大乙方的趋势。

  设立安全评价机构的本意是作为第三方,在政府(甲方)和企业(乙方)安全生产方面进行服务,为政府决策提供安全技术支撑,为企业安全生产进行风险分析管理、过程控制。但目前企业是安全评价服务的购买方,通过安全评价审查,获得政府的项目、许可、生产经营权,安全评价机构迫于市场生存竞争和企业等压力,无法有效地担当起“守门员”的角色,就可能出现为获取企业的经济报酬而妥协的情况,无法保持第三方的独立性,导致背离设计初衷,为安全生产埋下隐雷。

  三、安全评价行业“去伪存真”的建议

  1.发挥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安全评价行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需确立行业共同的价值观。管理学专家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是社会的器官,市场是由人而非各种经济力量创造的,不应从盈利而应从顾客的角度去感知和界定企业应该提供什么样的商品与服务。安全评价机构和相关经营单位要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风气,要将安全评价视为可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而不是“事情”,深度研究如何更好地提供技术服务,怎样在盈利的同时增强自身社会责任建设。

  2.创新是发展的“铁布衫”。发展初期,安全评价的工作模式程式化比较重,内容复制性比较多而对创新的要求相对少,很多入行新人皆从要模板、套报告开始。这种模式长期存在,造成了行业入门门槛低,进而服务费低。而同时,安全评价机构鲜有在项目上拿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新方法、新理念,发展过于依赖政府的资质政策,普遍不够重视专利及著作权的申请和保护。笔者抽取了五家知名大评价机构进行了对比统计,五家合计专利85项、商标167个、著作权183项,标准信息14个。五家总数尚不及华为公司122494项专利的零头,可见这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处于亟待建设的阶段,行业技术含量远远不够。假设全面放开市场,面对国际巨头的技术压制,将毫无竞争之力。

  其实安评行业对创新的需求较高,比如,笔者曾有一个客户愿意花100万学习基于蝴蝶结分析法的风险管控方法,可惜客户最终还是倾向于有国外背景的企业来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因此,安评机构只有适应当前从吃“政策饭”转向吃“实力饭”的形势,不断创新才能建立和保持核心竞争力,才有未来竞争的“金钟罩”和“铁布衫”。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重视创新引导,重视专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申请与保护,重视软硬件的提升,这样才有实力实现安全评价行业换新高质量赛道的目标。

  3.给资本加上“紧箍咒”。资本愿意进入安全评价行业,是行业发展有潜力、欣欣向荣的一个信号,创新也需要来自资本的支持。但是如果资本的进入控制不好,会引发像这两年影视业、环保行业、教育行业资本快速进出、最后一地鸡毛的乱象。资本的进入永远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以当前安全评价行业的技术实力,完全达不到与资本“掰手腕”的水平,没有让资本为自己所用的能力,只能被资本驱使。因此对于资本进入安全评价行业,需要从行业管理角度立规矩、明底线,将短期资本快进快出行为引导转变为愿与安全评价行业长期共荣共生、有力支撑我国应急事业发展的战略投资行为。

  4.信息化为行业赋能。《“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指出:“到2023年底,达到工业互联网与安全生产协同推进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的目标”。信息化将为安全评价行业发展提供巨大动能:一是激活蕴藏数据资产。安全评价行业本身蕴含着大量的信息化数据资产,包括企业的基本信息、设备信息、检测信息、培训信息、隐患信息等等,这些数据资产经过数十年的累积,已经非常可观。可以通过大数据、自然语义分析、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领域技术进行深度数据挖掘,从而建立安全生产指数风险评估模型,从点、线、面、时间四维角度形成企业级、行业级、区域级安全生产风险指数,助力安全生产行业风险形势诊断、监测和预警,为政府安全监管提供辅助决策支持。二是信息化助力对评价机构的安全监管。监管部门综合运用数字化、VR、物联网等技术,建立监管平台,采用“信息化+人工智能”技术,强化对出租出借资质的大数据分析;通过“人脸识别+GPS定位”技术,加强对安全评价机构过程控制的监管;采用“信息化+大数据”技术,提高对机构违法违规行为排查效率,督促安全评价机构违法违规行为闭环整改。通过建立监管部门、企业、评价机构三者的在线信息“服务超市”,通过自动抓取数据形成的安全评价机构信用等级,持续净化安全评价市场,为有效进行事中事后监管提供抓手。

  最后,安全评价行业必须归位履职尽责,通过专业化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持,赢得全社会的认可,而不是变相的被“通道”化。通过持续创新让安全评价更有活力,通过行业自律和信用管理让安全评价发展更有序,通过信息化手段让行业监管更有效,安全评价行业才能有更广阔的未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程程

相关推荐 换一换